close

  六一兒童節將至,面對幾家主動要來“獻愛心”的企業,渭南市一所鄉村小學的張校長卻顯得有些發愁。“有時候捐來的東西我們都用不上,收下之後又不知道該如何處理。”張校長表示,近兩年有些企業捐贈越來越註重形式,除了“儀式”外還要自掏腰包招待客人,這讓他感到十分頭疼。(5月30日《華商報》)
  企業能慷慨解囊向孩子獻愛心,既是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,也是企業良好文化的彰顯。對此,無論是地方政府部門還是新聞媒體,應該予以肯定和褒揚。
  不過,毋庸諱言,也有一些企業的獻愛心活動,成了孩子及學校的“甜蜜”負擔。有的企業並無主動獻愛心的意願,但為了不駁相關政府部門的面子,勉強獻上一回愛心,故而在採購物品時不多加考慮,不管孩子是否喜歡,反正意思表達了;有的企業喜歡好大喜功,正好將獻愛心活動當作一次展示自身形象甚至廣告的機會,故而十分註重“儀式”,將孩子及學校折騰得夠嗆;有的企業借獻愛心活動,組織內部管理人員甚至政府部門官員“搭車”下去游玩一番,“名正言順”得很。凡此種種,能讓受捐贈的孩子快樂嗎?能讓受捐贈的學校樂意嗎?
  獻愛心活動成孩子及學校的“甜蜜”負擔,其負面性不可小覷。一方面,容易讓愛心變味兒。按理說,鮮愛心應當不圖回報,而某些企業太過註重“儀式”的捐贈,往往會打亂教學秩序,甚至會消耗學生的過多體力和精力。另一方面,形式主義的捐贈有可能會扭曲孩子的心理。看看那些贈而無用的東西,看看那些作秀的“儀式”,孩子們還能有多少節日的喜悅呢?說不定會讓孩子從小就對社會產生一種負面看法。
  當然,獻愛心活動成孩子及學校的“甜蜜”負擔,責任也不全在企業,學校、政府部門及企業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與合作,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。對學校而言,不要過於羞澀,需要什麼愛心救助,不妨早早地梳理出來,告知新聞媒體或地方政府部門都行;對地方政府部門而言,不要等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才想起要為孩子及學校做點兒善事,可以在平時多到學校走走,掌握孩子及學校的需求,然後再與企業進行適當的對接,讓企業盡可能地為孩子及學校捐贈“適路”的物品。另外,企業也好政府部門也罷,組織獻愛心活動時不妨低調一些,儘量別驚擾了安靜的校園。
  文/錢桂林  (原標題:別讓獻愛心活動成“甜蜜”的負擔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blmhtev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